本文目錄
混凝土抗離析劑最佳配方?
混凝土作為最大宗的建筑材料,其發展突飛猛進,近年來高強高性能混凝土已在工程中獲得大量的應用。混凝土的流動性從以前的70~90mm發展到現在的180~230mm坍落度,有的工程還用到自密實混凝土,并且泵送高度越來越高。但是,混凝土的流動性和粘聚性往往是無法一對矛盾,即混凝土在大流態下很難保持高的粘聚性能。這樣,追求大流動性的混凝土便很容易出現泌水離析現象。并且,隨著我國河砂資源和礦產資源的逐漸枯竭,河砂的級配和細度等波動較大,粒型較差的普通機制砂大規模使用,水泥保水性的波動,高減水但較敏感的聚羧酸型減水劑不斷推廣,預拌混凝土質量控制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現有的混凝土抗離析劑絮凝作用較強,會導致混凝土集沉速度快,混凝土瞬間失去流動性能,對混凝土和易性不利,為此,我們提出一種混凝土用抗離析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混凝土用抗離析劑及其制備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現有的混凝土抗離析劑絮凝作用較強,會導致混凝土集沉速度快,混凝土瞬間失去流動性能,對混凝土和易性不利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混凝土用抗離析劑,該混凝土用抗離析劑的組成成分如下:
粉煤灰5-15份、礦粉5-15份、鋼纖維1-2份、聚乙二醇1-2份、聚羥酸減水劑20-30份、增粘劑0.8-1.2份、促凝劑0.5-0.9份、去離子水200-300份、液堿若干份、有機硅類單體5-10份、氧化劑3-5份、還原劑1-3份。
優選的,所述有機硅類單體為丙基三氯硅烷或乙烯基三氯硅烷或氟硅單體或三者的混合物。
優選的,所述促凝劑為粉狀硫酸鈉。
優選的,所述增粘劑為PAM,且PAM通過甲醇或乙醇潤濕,加入去離子水進行攪拌,且攪拌時加熱55攝氏度,調制成濃度為4%的溶液。
優選的,所述氧化劑為雙氧水、過硫酸銨、過硫酸鉀中的一種或幾種混合物。
優選的,所述還原劑為過硫酸銨-無水亞硫酸氫鈉或過硫酸銨-次磷酸鈉。
優選的,所述堿液為氫氧化鈉。
優選的,該混凝土抗離析劑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混合:將有機硅類單體、去離子水、聚羥酸減水劑和聚乙二醇加入反應釜內進行混合;
S2:氧化:通過攪拌,使得步驟S1中的混合物混合均勻,加入氧化劑氧化;
S3:還原:在步驟S2中的氧化混合物中加入粉煤灰、礦粉和鋼纖維,再加入還原劑;
S4:中和:在步驟S3中的還原后的混合物中加入增粘劑和促凝劑,不斷攪拌,直至攪拌均勻,再加入液堿調節PH,使得PH至在7-9之間,便可得到混凝土用抗離析劑。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發明在抗離析劑中加入了粉煤灰、礦粉和鋼纖維,不僅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壓輕度,而且還能有效的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及分層度,提高混凝土的抗離析性,還降低了混凝土的擴展度和坍落度,采用PAM作為增粘劑,因為PAM具有較多的—NH2,使得增粘劑具有很好的親水性,使得混凝土具有親水、保水、增稠、降阻和增粘等特性,加入硫酸鈣作為促凝劑能夠促進混凝土水花,加速硬化,促進凝結,該發明原料來源廣,成本低廉,綠色環保,操作簡單。
抗滲劑的使用方法?
抗滲劑可代替水拌合混凝土或砂漿,在與混凝土或砂漿層反應過程中,其主要成分高分子化合物的原子連接成線形并帶有較長分支部網狀,抗滲劑一般都是呈現亂向分布的立體結構,密布于混凝土或砂漿層的高分子結構,并完全堵塞混凝土或砂漿的毛細通道,使水泥及水泥砂漿具有憎水性,提高混凝土的抗滲能力
混凝土初凝時間和防凍措施?
冬期混凝土初凝時間一般為8~12小時,終凝為12~16小時。冬天氣溫如果低于零度(澆筑后一周以上期間),做好混凝土保溫即可。如果在負溫下(溫度低于零下5°C)環境澆筑混凝土,需要注意的主要是早期混凝土防凍。防凍需要從兩個方面操作:
1)使用防凍劑:防凍劑可以大幅度降低拌合水的冰點,防止在塑性狀態和早期混凝土內部水分結冰膨脹,凍傷混凝土。防凍劑對混凝土強度性能沒有明顯危害,但有些防凍劑含尿素,混凝土會長期釋放氨味,需要特別注意。
2)保溫:盡可能使用膠合板、木板等具有一定保溫作用的模板,用保溫材料如棉被、草簾或泡沫保溫板等覆蓋暴露混凝土表面和包裹鋼模板,使混凝土強度較快發展。冬季施工,使用早強型硅酸鹽或普通硅酸鹽水泥,因為強度發展快,水化熱相對較高。不過,只要做好保溫,什么水泥都可以使用,強度發展慢些,對防止熱應力裂縫更好。在溫度2°C環境,澆筑混凝土可以不使用防凍劑,但必須做好保溫,并且密切注意氣溫變化趨勢。如果溫度還會降低,需要加強混凝土保溫隔并且密切注意氣溫變化趨勢。如果溫度還會降低,需要加強混凝土保溫隔冷。
尿堿溶解劑能洗不銹鋼嗎?
1、一般情況下是不能用堿性洗滌劑清洗不銹鋼器具的,因為這些堿性的洗滌劑會與不銹鋼制品餐具產生化學反應。
2、如果使用或保養不當、或不銹鋼所處的環境太惡劣,不銹鋼就有可能出現生銹現象。不銹鋼是靠其表面形成的一層極薄而堅固細密的穩定的富鉻氧化膜(防護膜),防止氧原子的繼續滲入、繼續氧化,而獲得抗銹蝕的能力。一旦有某種原因,這種薄膜遭到了不斷地破壞,空氣或液體中氧原子就會不斷滲入或金屬中鐵原子不斷地析離出來,形成疏松的氧化鐵,金屬表面也就受到不斷地銹蝕。
生產的混凝土澆筑到公司之后會出現泛霜現象?不知道怎么調整配合比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求告知?
建筑物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周圍溫度、濕度的不斷變化,墻面或混凝土結構物的形成一層白色的霜狀物,我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泛霜。泛霜是混凝土結構物或磚砌體的風化形式之一,表現為一系列復雜的物理、化學和物理化學過程建筑物表面泛霜的發生,影響建筑物的立面觀感效果及觀感質量評定等級且給人以不舒適感;嚴重的泛霜將破壞建筑物表層的組織結構,使結構疏松、強度降低,導致耐磨性、抗滲性、抗凍性、抗碳化性降低,表面粉化剝落,增加了結構的不安全因素。 1 泛霜的原因分析 1.1 可溶性鹽或堿及水的存在 配制混凝土的水泥含堿量很高,硅酸鹽水泥熟料中,Ca0含量占62%-67%,在水泥水化硬化過程中,C3S,C2S水化生成C—S—H凝膠的同時,析出大量Ca(OH)2,這是一種極易溶解的物質。隨著混凝土干燥,混凝土中的水分逐漸沿著內部的毛細孔向外遷移,以補償表面蒸發掉的水分,將溶于其中的Ca(OH)2帶出,與空氣中的CO2和水分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CaCO3,留在混凝土表面。硅酸鹽水泥以硅酸鈣為主要成分,在燒成的水泥熟料中,能置換出一部分C3A和C2S。在調制成砂漿或混凝土時,水泥水化,其中所含的Na2O和K2O分離出來,成為強堿性的NaOH和KOH,并與水泥中所含的CaSO4等硫酸鹽反應,生成Na2SO4和K2SO4,它們是水溶性鹽類,隨著水分遷移到表面,水分蒸發后留下白色硫酸鈉或硫酸鉀晶體。混凝土工程使用Na2SO4或者以Na2SO4為主要組分的復合產品作為早強劑,增加了形成白霜的可溶性鹽類,且硫酸鈉在低溫下溶解度較低,明顯地增大混凝土表面析出白霜的可能性。 1.2 具有溫濕差、壓力差的外界環境 混凝土結構物和磚砌體等內部存在著大量毛細孔,具有一定的滲透性,形成了內部和外界聯系的通道。由于溫度差、濕度差的存在,外界介質進入其內部,可能會與其內部組成發生作用,然后由于蒸發又會帶出來一部分物質,加劇了白霜的產生。但由于雨水循環作用,會將沉積在表面的結晶物沖走,而基材內部由于可溶性物質的溶出,增大了孔隙率,降低了基材抗滲性,從而會使鹽、堿的析出作用加劇。 2 預防泛霜的措施 通過泛霜的原因分析,可知可溶性鹽或堿是泛霜的內因,溫濕差、壓力差、干濕循環和冷熱交替是泛霜的外因,水是介質,毛細管(孔)是泛霜的管道。所以根據泛霜產生原因和影響因素,提出以下預防預防泛霜的措施。 2.1 降低建材內部可溶性鹽的含量 清水墻面或裝飾要求較高的墻面,用粘土燒結磚砌筑時應盡量選用質量好、含堿量低的磚。事先可以進行試驗,使粘土磚吸水飽和后,放在陰涼處,自然干燥后看表面是否起霜,抹灰前應對抹灰材料進行成本分析,控制可溶性鹽的含量,特別是K+、Na+的含量,限制使用可溶性鹽外加劑,這是預防泛霜的關鍵。盡量選用堿金屬氧化物含量低的水泥和不含可溶性鹽的集料。盡量不使用堿金屬氧化物含量高的外加劑,對于表面裝飾有較高要求的混凝土,Na2SO4摻量以小于水泥重量的1%為宜。如果處于較易產生析白泛霜的不利條件下,在表面有較高裝飾要求的混凝土中,以不摻Na2SO4為宜。配制混凝土時,摻加適量活性硅質摻合料,如粉煤灰、硅灰等。因為它們都含有一定量的SiO2,可降低混凝土中的游離堿含量。 2.2 采用化學反應的抑制 Ca(OH)2是形成泛霜的可溶物之一,可通過摻入外加劑或活性材料,如硬脂酸鹽、丙烯酸鹽等有機外加劑,一級自然界硅藻土、粒化礦渣、超細粉煤灰、硅灰、碳酸鋰、碳酸銨和具有吸附性的集料,使Ca(OH)2與其化合穩定成分,或被集料吸附,不在遷移至建筑物表面,進而達到預防泛霜的目的。另外還可以在混凝土養生時,放慢干燥速度,使空氣中的CO2有足夠的機會從混凝土的微小空隙進入其內部,并與處在溶解狀態Ca(OH)2的發生反應生成CaCO3,留在混凝土內部而達到預防泛霜的目的。 2.3 提高基材抗滲性 在配制混凝土或砂漿時,使用減水劑可降低拌和用水量,從而降低混凝土或砂漿的孔隙率,改善孔隙結構,提高抗滲性能。可以說,只要是能夠增強混凝土或砂漿密實性,減少開裂,就可以采用含堿金屬氧化物少的外加劑,如防水劑、膨脹劑、早強劑等。混凝土或砂漿應振搗密實,加強抹面,最好在初凝前再次抹面,使表面由于水分蒸發產生的微裂縫閉合,水泥漿浮層密實,提高表層抗滲性,并應加強養護。在混凝土或砂漿表面噴一層防水劑,用以封填混凝土或砂漿表面的孔隙。 2.4 基層表面的憎水處理 混凝土、砂漿和硅酸鹽混凝土砌塊等水泥復合材料都是親水性材料,用有機硅憎水劑處理混凝土或砂漿表面后,水無法滲入基材內部,可阻止泛霜。有機硅憎水劑無色透明,適合于水泥膠體裝飾板材、彩色混凝土(或砂漿)以及要求較高的建筑物面層的防水處理。 3 泛霜后的治理 由于泛霜具有擴散性,一旦發現建筑物表面泛霜,應盡早采取措施,否則泛霜面積不斷擴大,增大危害程度,加大維修難度和費用。 由能溶于水的堿金屬鹽類(如Na2SO4、K2SO4、K2CO3、Na2CO3等)組成的白霜,可直接用水沖刷除去。由CaCO3沉淀形成的白霜,無法用水立即洗掉,小面積可用細砂紙磨去,大面積起霜可采用噴砂法,用噴砂機向起霜表面噴射干燥細砂,處理后最好再用有機硅對表面做憎水處理。清水墻或彩色混凝土(或砂漿)表面均可采用這種方法。 如果水沖或噴砂不能取出泛霜,則可采取酸洗法。易起霜的建筑材料都是堿性的,用酸洗法會腐蝕建筑物表面,因此不到萬不得已不要采用這種方法。酸的濃度應盡量低,一般用草酸或1:1的稀鹽酸。清洗前,先將建筑物表面潤濕,使其表面孔隙吸水飽和(防止酸液進入孔中,以可溶性鹽的形式再產生起霜現象,或滲入內部加速鋼筋銹蝕),然后用稀酸清洗。除去白霜后,立即用清水徹底沖洗表面,防止酸液留在表面孔中,處理后用有機硅對表面做憎水處理。 對于建筑物表面泛霜嚴重,已經造成結構疏松、強度降低、表面剝落的部位,用水洗、噴砂或酸洗方法處理不合適,應采用物理方法進行性根除處理。即挖掉不致密的泛霜部位,使用低水灰比、堿含量低的水泥砂漿密實填補,同時使表面平整光滑,以切斷水分侵蝕的通道,最后涂上防水涂料。
混凝土離析問題及處理方法?
混凝土離析問題,主要原因是停的時間過長沒有攪拌,或水灰比過大形成。處理方法一般情況下第一種現象普遍要及時攪拌做坍落度試驗,待坍落度試驗合適了方可正常施工。若水灰比過大要及時調整用水量多少最好有計量水量的工具或表。

管理員
該內容暫無評論